消弭金融隐形税,发展中国经济
今年的《财富》(中文版)中国500强榜单里保有很大的信息量,在净利润额最高的40家公司中,有14家是银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14家银行的净利润额在这40家公司中的占比高达65%。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银行依然是这份榜单中最赚钱的公司。
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经济中,银行业也是处于一种霸主的地位。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6年,在全部A股中,银行业的净利润占比高达48%。截至2016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总数达3,052家,而上市银行的总数为27家。
银行业在中国经济中至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其中原因何在?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银行在中国属于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有非常高的门槛,民间资本几乎无法参与其中。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高额的利润,银行业也不例外。
第二,中国有非常高的储蓄率,这为银行开展业务提供了丰厚的沃土。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公布了2014年国内储蓄率的经济体一共有136个,中国名列第3位(49%),仅比澳门(57%)和卡塔尔(58%)低。中国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高额的储蓄率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这是银行开展业务的必要条件。
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依赖投资的增加,投资的背后是融资。假如高储蓄给银行带来了面粉,那么高投资则把这些面粉变为了面包,而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高额的收益。
从更深的层次上说,银行目前的状况是政府有意为之的结果。为什么政府要让银行处于一种“躺着”都能够赚钱的地位?原因非常简单,政府需要银行为政策服务,因此必然要“保护着”银行。
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中,假如银行业存在高额的利润率,而且进入的门槛又很低,那么大量的资本就会进入银行业,进入影子银行业,加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最终使得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与其投资风险挂钩。在市场竞争和利润最大化的引导下,资金会流向风险调整后投资收益最高的地方,而不一定是政府最希望其流向的领域。也就是说,政府无法控制这个金融体系,也无法决定资金的分配。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那么谁来为那些带有政策目的的项目提供低廉的资金呢?
显然,要控制金融体系为己所用就不能保有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为了获得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政府一般会采取几个措施: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减少竞争;二是建立国有银行,直接控制金融业;三是控制利率,从政策上为银行赚钱提供支持;四是实行资本管制,阻碍居民和机构将资金转移至海外。
按照这些标准来看看中国的做法:第一,前文已述,中国的银行业严重缺乏竞争;第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有银行即使不是一统天下,也是举足轻重;第三,央行直接控制利率,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大概是3个百分点,而国有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正是利息净收入;最后,假如资金可以随意流动,那么政府就无法真正控制国内的金融体系。中国目前仍然实行着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尤其是最近一年,由于外汇储备的明显下降,政府更是加强了对资本流出的限制。
在这样的政策组合下,银行获得了高收益,但其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听话”,为政策服务。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会看到当政府颁布某一项政策时,银行一定会马上予以配合的原因。这方面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年底,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实行了非常激进的经济刺激政策。为了跟上政府的政策,银行迅速提供了巨量的新增信贷,结果2009年的新增信贷量几乎是2008年的一倍,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的迅速触底反弹。
然而,由于政府的项目主要是以政策目的为考量,其经济回报率往往存疑,因此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需要承担相应的不良贷款。政府既要用银行去控制经济,又要为银行减负,因此需要找别的人去为此买单,这就是利率管制等政策存在的原因。这些政策等于是向所有人征收了一笔金融税,让政府可以有资源去做其想做的事情而无须太考虑这些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不过,凡事都有度的问题,市场风险高、收益低的政策项目多了,银行也受不了。这种结构上的问题导致银行的净利润会出现周期性的大幅下滑,甚至演变为巨额亏损。在经历了多年银行坏账率上升、银行资不抵债后,中国政府于2002年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和改革。之后为了让银行能够“休养生息”,央行进一步推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维持了较高的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在2008年年中,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都居于世界前茅。但在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下,中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救助计划和以海量商业银行新增信贷为主体的货币救助计划。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商业银行的坏账率又开始不断攀升。
实际上,即使不考虑不良资产的问题,目前银行的利润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的同比增速近年来不断下降,在2011年该数值高达39%,但2015年已经降至2%。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银行股未来的盈利预测也不看好。根据东方财富网的统计,研究机构目前对25家上市银行的未来盈利状况进行了预测。假如我们将这些银行2016年的个股收益与2017年的预测值相比就会发现,有9家银行没有2017年的预测值,在剩余的16家中,盈利上升和下降的均为8家。假如将2016年的数据与2018年的预测值对比,我们会发现在有数据的24家银行中,仍然有6家的预测值低于2016年的个股收益。
另外,最近监管层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过去很多趴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隐性不良资产可能会暴露出来,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今年银行的净利润会进一步下降,未来银行净利润一头独大的局面很可能会改变。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这些银行业的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扭曲,金融机构实际上在向实体经济和储户征收“金融隐形税”,这导致实体经济回报率下滑,储户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全社会的经济效率下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简单、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竞争,推行利率自由化,降低金融隐形税,提高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发展的更好。(365娱乐场)
相关稿件